preface 摘要

宋氏祖籍原係江西太和縣(*今江西省泰和縣),地名水瀾人氏,因當時調北征南(*宋文帝440-450年元嘉之治)徙江南淮安府海州(*今江蘇省淮安縣)地名虎皮口居住。於宋熙甯間(*1069-1082年),宦遊入蜀落業永川八角山梯子岩宋家河埧(*今重慶永川市城南15哩八角山)居住厥後生齒日繁人稠地狹,太祖 諱時清攜子香齡祖來瀘開墾生子紹杞、紹邱、紹睿,杞祖生子建龍、現龍、騎龍。睿祖生子躍龍、攀龍。香齡祖於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嘉靖之亂)遷貴州仁懷縣赤水里石磰溪(*今貴州省赤水市龍門里),於順治二年(*1646年)復回此地瀘州崇義鄉宋岩(*今瀘州瀘縣)。中日戰爭結束國共兵燹,十五世祖世業1949年隨軍遷台繭踞新竹縣湖口鄉長安仕祿蕨齒衍(*後裔16世久彰摘錄)

Saturday, April 30, 2016

宋氏源起

姓氏源流
    宋氏,是中國古老而又輝煌的姓氏之一。起源於三千一百多年前的周代周代的開國之主周武王,是一位以仁德著稱的聖君。他舉兵功伐嗜酒好色、暴虐無道的殷商紂王紂王兵敗自焚而死,他就代有天下,開啟了周朝八百七十四年的皇祚
  周武王之所以被奉為仁德聖君,自有他的過人之處。在他許許多多為後世塑立典範的德行中,又以他得國之後的念念不忘與湯祚的延續一事,最受後世敬仰。
  周武王在君臨天下之後,以仁德為懷,不但沒有對前朝的王室"趕盡殺絕",免貽後患,反而為了奉祀商湯,把一大片土地封給紂王的兒子武庚,其爵位還是整個封建制度中最高的一級--公,地位尊貴而崇高。這就是春秋時代宋國的由來,也是此後中國宋氏的起源。
  不過,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國為姓的宋國公族,但卻不是紂王的直系血脈,而是紂王的長兄微子啟
(後裔久彰校注*按宋氏族譜序。)的苗裔。微子啟殷商帝乙的長子,的始祖,又是帝嚳高辛氏之子,帝嚳又是黃帝的曾孫,據此追溯,宋氏應該當為光榮的黃帝直系子孫。

郡望堂號
郡望  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西河郡廣平郡(後裔久彰校注*按宋氏族譜家籫。)敦煌郡河南郡弘農郡扶風郡樂陵郡江夏郡等。其中,西河廣平敦煌河南扶風為古代宋氏五大郡望。
京兆郡漢武帝太初元年設京兆郡,下轄十二縣。三國,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大約在今天的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為後漢侍中宋弘(後裔久彰校注*按宋氏族譜家籫。)之族所在。
堂號  宋國32代,在西元286年被齊楚魏三國所滅,三分其地。宋氏子孫四散播遷,並且在今陝西河東河北廣平甘肅敦煌陝西扶風等地繁衍成當地的望族,然後再以這些地方為中心一步步遷移到全國各地。各地宋氏皆稱望出京兆京兆漢代京畿之地,在今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一帶),堂號為京兆堂
宋氏的堂號主要有"玉德堂"宋朝時期,宋郊和胞弟宋祁後裔久彰校注*按宋氏族譜家籫。)一同中了進士宋祁禮部考試第一,官至兵部尚書,著《玉樓春詞》,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名句,人們叫他"紅杏尚書"。人稱"二宋""大宋""小宋"

 遷徙分佈
姓的發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秦漢時期主要繁衍於北方地區。
  隋代以前,宋氏分佈於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陝西江西山東甘肅安徽浙江等省。初,有河南宋氏陳政陳元光父子入,在福建安家落戶。此外,宋氏已擴展至今四川廣西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宋高宗趙構南逃,有中原宋氏隨之徙居今浙江江蘇湖南,後來有的又遷至廣東五華梅州潮州等地。
  五代,南遷于湖南宋氏有一支融入了當時的少數民族。
  從清代康熙末年開始,閩粵宋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進而又有遠播海外者。
  總的來說,唐代以前,姓南遷繁衍不那麼廣泛。到了宋代以後,宋姓就遍及大江南北了。
  ,是中國的一個大姓。自從清康熙年間入居臺灣以來,至今已是臺灣的第五十五個大姓了。宋氏臺灣也是一個大姓,子孫遍及全省的每一個縣市,而以臺北新竹苗栗彰化台南等地最為旺盛。臺灣宋氏始祖自大陸遷台,為時甚早。於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朱一貴起義時,已有籍義民宋來福定居於下淡水港臺灣宋氏的先祖,大多來自廣東,其次為福建泉州漳州等地
(後裔久彰校注*本族遷徙按宋氏族譜家籫。)
西元二○○四年歲次甲申閏二月十五日西元四月初四日) 後裔宋久彰編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