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摘要

宋氏祖籍原係江西太和縣(*今江西省泰和縣),地名水瀾人氏,因當時調北征南(*宋文帝440-450年元嘉之治)徙江南淮安府海州(*今江蘇省淮安縣)地名虎皮口居住。於宋熙甯間(*1069-1082年),宦遊入蜀落業永川八角山梯子岩宋家河埧(*今重慶永川市城南15哩八角山)居住厥後生齒日繁人稠地狹,太祖 諱時清攜子香齡祖來瀘開墾生子紹杞、紹邱、紹睿,杞祖生子建龍、現龍、騎龍。睿祖生子躍龍、攀龍。香齡祖於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嘉靖之亂)遷貴州仁懷縣赤水里石磰溪(*今貴州省赤水市龍門里),於順治二年(*1646年)復回此地瀘州崇義鄉宋岩(*今瀘州瀘縣)。中日戰爭結束國共兵燹,十五世祖世業1949年隨軍遷台繭踞新竹縣湖口鄉長安仕祿蕨齒衍(*後裔16世久彰摘錄)

Saturday, April 30, 2016

世業一房近代直系先祖榮祿



凡例十六條

一、
本位書某名、註某字、某號、某行、某人之子、娶某氏、居某處、葬某地、某山向、生子幾人。
二、
名號為千萬世之考據,古人所重。故司徒司空二山山川。臣庶旡且不可侵犯,而況子孫可干犯祖考之諱乎?如有犯者請改之!為子姪命名字宜慎之!
三、
凡先祖及子孫有德性可尊政事、可法言論、可稱文章、可式者,另立傳載譜以表揚之。
四、
凡婦女有守節自誓者,族長當白諸縣長轉報政府,旌表其節。即不白長官亦當備入於譜,立傳以載之。
五、
凡春秋二祭祀祖。合族序拜跪之禮,以辨昭穆而收散漫;祭饌因時制宜應崇豐厚,如有子孫不與祭者即無孝思焉能佑之,合族宜開導之以重祭祀而結團體。
六、
立嗣原欲上承祖考,下綿世澤。如己無子必以嫡兄弟之子為嗣,使無嫡姪當以從兄弟之子為嗣。自近及遠,古今存滅繼絕之大義,若謬用他姓或隨母轉適之子,或以婿,或以甥,或以內姪皆不可。凡有繼嗣者,概不登之於譜,以免亂宗。
七、
子幼天殤,未經婚娶者不錄其中。亦有分別,蓋年過弱冠混入夭殤,於理未合,又加以立志成人婚娶與未婚娶而竟削之可乎。且有子果以夭殤,迨後其父並無所生仍將此子之名登於某下以為日後繼續之繫,故不忍概削其名,閱者其鑒之。
八、
無子不立嗣者,則註明乏嗣二字,以杜日後冒頂宗支之弊。
九、
螟蛉抱養,野合奸生,並他姓子隨繼妻來者不錄。如有繼他姓為嗣者,不登子孫之名於譜。倘有不遵,合族攻之,將其祖父遺產逓於應立之子,異姓之子不得管理。
十、
妻與妾嫡庶攸分體統,所關齊家之道肇端於此。譜內載入妾某氏必年滿五十,未合此例不得濫登。又或有未滿五十而亦載者,其身已故已作吾族之鬼,理亦宜登。
十一、
每年祀事齒讓宜敦。凡有倚酒發瘋、以老欺少、以少凌長之徒,恁憑族長秉公中堂重責,以戒橫行。
十二、
凡子孫有為不矩之事,恁憑族長正恭對祖龕重加責成,以規於正,以聲其罪。
十三、
凡族內人等務,重祐雍睦,若有鼠牙雀角須懲。族長理明免傷和氣,倘使私行訟累任憑族長據實稟官究治,以杜挾嫌妄稟之弊。
十四、
選族長總以公正明理為主,無論尊卑均可管理。倘有年邁橫行種種不法,雖晚輩亦得據理斥論以警效尤。
十五、
凡族長五年以更,不得久管。公正可以復任,若有經理不公,雖一二年亦當另換。其有下屆執事之人尤須憑族協議公舉,以昭平允。
十六、
譜系三十年為一世,譜系之修,率以三十年為期再加修茸。庶世次不紊不負前人苦心,後世子孫其各懍之。

條規十二件

一、
崇婚禮

締姻之始,首揮門第,次訪家教人次,察婦婿之性行。三者既偃便宜允諧,勿趨勢利而妄扳高門,勿圖富豪而輕許側室。古有六禮;納采,問名,納言,納徵,請期,親迎。朱子纂修家禮制從簡便止存其三;納采,問名者即今之具采擇禮,求庚帖也。納吉,納徵者即今之卜吉而下禮幣也。請期,親迎者為擇成婚之期,請於女氏而許諾隨行親迎之程也。今請期一節,即附行於納幣之時,最為簡便甚合時宜。若合巹廟見古禮未易遵也,姑取近來儒家所行之,近雅者從之,切莫傚自由婚配無恥已極。
二、
慎婚配

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娶妻續嗣理所當然。但有少時未婚中年始娶者,必擇異姓之婦女乃可配之。固不得兄佔弟媳,尤不得弟就兄嫂。國憲煌煌各宜遵守,自今以往若有犯此條者,惟伊房長是問,必照亂倫之例嚴加懲處,不准成配以正家規。
三、
擇撫子

凡無子者,撫子承後亦常理也。然異姓不可使之亂宗,以前間有撫外姓之子者,經雲峰公辨之,不得入譜也。尤有可議者,雖係同族而兄不可撫弟,祖不可撫孫。如撫弟為子,則是以弟而彌兄也;撫孫為子,則是以孫而彌祖也。惟兄撫弟子,弟撫兄子則情安而理得。今一正名分後,照班行承撫毋令昭穆紊亂。
四、
敦孝弟

王化始自家廷,百行首先孝弟。凡為人子,雖遇有豐歉,務當隨分自盡,至於兄弟又父母分,形連氣之。人幼時本相親愛後來各私妻子,情誼便陳。或因分拆財產,鬩牆內釁。或因先後母出,猜疑頓生。皆重貽父母憂戚不思枝葉,有害本實必傷。兄弟既翕,父母其順,凡有不孝不弟之行者,當按家刑糾之以為後車之戒。
五、
睦宗族

萬派本於一原,父母之後又父母,兄弟之中又兄弟,而宗族成焉。雖富貴貧賤,智愚賢否之不齊,而一本之脈則同。使背親向疎,凌弱暴寡,重富輕貧,恃智欺愚禍福無論也,其如祖宗何哉?必敬伯叔,禮高年,隆耆德,通有無,恤患難,憐孤寡;慶弔親至,循分達理,庶稱睦族而無愧。
六、
勵讀書

朝廷設科取士,慎重人才。典至渥也,雖讀書明理,非徒戈取功名,然安見名公巨卿,不從誦讀中來乎。邇時科制已停,學校徧設。凡子弟得進學堂,須研究科學,加意琢磨。不得徒負虛名以欺父兄,又不得悠忽錯過,空度駒隙;各宜奮發毋甘暴棄。
七、
勤耕織

男勤耕稼為治生保世之本,婦躬織紝乃相夫克家之道,則耕織二者匪惟。身家豐歉之所隙實,事業興衰之攸關也。吾族皆宜外勤力作,即商賈術藝當成專家,慎勿蕩廢本業不謀生理內。治女紅,凡妯娌姊姒務宜肅穆,慎勿時露頭面不執婦道,以墮我先人之家聲焉。
八、
培祖塋

墳墓乃霛魄所棲,祖塋是根本之地。葬時固須謹慎,扦後尤宜培修,勿置山崗而恁傾圮。勿圖種植而肆開挖,勿取眼前富貴而截葬祖山。勿聽漁利堪輿而輙取老墓,心地已壊酒池何來?願族人祖墓所在,加意培補,以固根本,以妥先霛。
九、
禁非為

凡人一身,務端品行。禮義廉恥是為四維,四維不張,身乃滅亡。勿與宴朋損友而酗飲酒肆,勿得遊手好閒而流入匪徒。若胡行亂為,干名犯義不惟難免牢獄,抑且有玷家聲,願族人各自猛省一切非為痛加洗刷。
十、
戒賭博

讀書顯揚克家之令。子也勤耕垂創起家之賢,子也末技片長亦承家之能,子也下之至於傭役賤業猶不失為守家之庸。子惟賭博一事則鄙為敗家之蕩,子蓋賭博之為害,小則廢時失業,大則破產傾家,為奸為盜無所不至。與其捨錢以充賭,不如捨金為焚獻,願族嗣急宜擇術慎勿墮此迷津。
十一、
儆爭訟

凡鼠牙雀角之敵,非傷肌切膚之冤,和平以處,自然冰釋。其在外人無論也,若在同族尤宜大度包容。效張公之百忍,懍朱子之格言。勿因弟兄不和,叔姪不睦,暗裏撓奪挾忿成仇;並串外人生事釀成訟端。須知訟則終凶,不但荒時廢事而已。願族人息氣忍讓,毋相爭奪,庶幾雍睦一堂矣。
十二、
懲行兇

和順溫良吉祥善類,兇徒逆子敗家巨魁。不孝有五,鬬很居一。茍恃兇橫,一旦鬬斃人命,禍累父母妻子,害及房族鄒帮,勢所必至。嗣後族內凡有兇徒,或自恃膂力,或學習拳棒;卑犯尊,少凌長,強欺弱者,宜加責懲。甚有忤逆父母,投憑房族從嚴倍治。倘再性悍不悛,惟親房父老是斥問,以約束不嚴之咎,不得遺累外房。至外房房長族正遇有犯規者,亦不得坐視,須齊攻究治以杜牽累。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闗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飯一粥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勿管華屋,勿謀良田。三姑六婆,實涇盆之媒。婢姜妻嬌,非閨房之福。奴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冕貧苦親鄰須多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乘舛立旮消亡,兄弟叔姪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聽婦言忝骨月豈是丈夫?重貲則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匳。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世勿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生靈。乖僻自是悔,娱必生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考成,急則可相依。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愬。宜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平心暗想,施惠無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欣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家門和順,雖饔飱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素無餘自得至樂。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宋氏族譜序


從來事之舉也,善創必資乎善因,蓋得善因。而善創乃著原始必需乎,要終蓋得要終,而原始可信。如宋氏之編修族譜可見焉。生也晚積學單,寒叨列子,衿不獲親,悉祖籍遷徙宗支分派根源,竊見合族尊卑,倫次秩然不紊,相敬相愛親睦成風,休哉!此祖宗之孝弟傳家,有以遺一線之仁厚於未泯也。然向無合族譜據而敦篤若是,幸何如之客?歲冬 彌陀市肆有孫光玉延入舖居,用告。宋氏合族並無共譜載其祖籍昭穆世次、排行各異,忘代遠年湮尊卑難分,勢必以下犯上,以強凌弱,骨肉相矛盾。弟兄為參商以遺先人,羞家有攀龍祖碑文一幅及前輩公小譜冊一本,未免略而不備,偽而不全,請作合族大譜以收族姓聯為一體,庶不至相視如秦越人焉?初難之,以為先代云亡久矣,且合族之人眾矣;其世次名號,或同或異,安能一一縷晰共紀之,以昭示來茲?既而思之,禮云:「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則宗廟嚴。」族譜之作所以收族也,族收則一存尊祖敬宗之義,下而建祠享祀;則宗廟之嚴可知也。 略悉本末,居恒作譜,有志未達,是役也,非之責而誰責哉?今歲春玉正月上浣六吉,因至家與元吉揚和者覽攀龍祖碑文,云祖乃百官之玄孫,與前後遷徙時地及公於乾隆三十三年所作之小譜一冊,雖自時清紹龍各為行列,朗據不爽。而其後則自攀龍之子應恩起,分為一小宗別為次序,而應忠之人莫載焉。且建龍應徵之子姓,弗錄。焉則是譜之從略?從偏?其何以收族人而聯為一體也耶?於是因譜所載原委名諱字號以詢各祖之後人,有以悉知其行,周詳其列,紀成大譜。至祖之名存而無後可稽者,闕而勿論。子孫之暴戾、兇惡、姦宄、淫慝者,屏而勿存;所謂疑以傳疑,一字之貶,嚴於斧鉞是也。其譜自紹杞紹睿二祖分為兩大房,又於祖之後應徵公,分為一小房。祖之後應恩公,分為一小房。應忠公,分為一小房。共作三房載譜,昭然可考;使後世披覽之下,得以知其某為何人之祖,某為何人之孫,某為何人之父,某為何人之子,某為何人之伯叔兄弟與姪則倫次,永遠不淆而家道正矣。至於瓜瓞綿衍,取名改字難以一視而異字同行,在所必辨,否則歷久難分。若應徵公之子明芳垂芳字為行,與應恩應忠公之子,姓名兩字以旁為行者,則同輩兄弟也。下此次輩通以字為行,字之下,姓名兩字有從旁,有從旁以取名者,均一輩也。二行之下,有取字,有取字以定名者,亦同列也。二字之下,有字,字,字之別,亦一班也。他若字,字之下無行,而二字為名者,則一房之玄孫也。蓋與三字同行人也,恐久有混。作為譜序辨異,從同釐定譜冊,以規劃一後之人其亦相視曉然也哉。自此以後,則通以字為行,字之下,以字為行。且更從二字之下,共作二十行字,以垂後人永遠依次取名,而歷代祖宗名諱及後世子孫,昭穆次序於以亙古。維昭矣然,大譜之作也,非敢以賢,智先也。亦惟是因之以成善,創終之以全,原始云耳。
  後人排行字義
元洪基世久秉志尚忠朝祖啟思開泰知希定可超
道光
九年(後裔久彰注*西元一八二九年。)歲在己丑中和月(後裔久彰注*農曆二月。)望五日後裔庠生宋襲藩

續修族譜序


從來根之深者,葉自茂,源之遠者,流自長。則知積德愈厚者,遺澤愈久也。若吾氏宗祖世以忠厚傳家,業已多歷年所瓜瓞綿延方興未艾,非由先人之培其根而裕其源哉。歷代世系湮遠難稽,第舉其近而可考者。祖籍昔居江西太和縣,地名水瀾,繼徙江南海州虎皮口居住,於宋熙甯間,宦遊入後,遂落業永川宋家河垻聚居已久,及時清祖攜子香齡祖,來開墾,處於宋岩。至明嘉靖世亂,遷貴州仁懷縣石磰溪,迨清順治定鼎復回地,遺址猶存焉。但先年族譜,遭兵燹失之。乾隆已丑歲,前輩公編修小譜,僅存其略。越六十年道光已丑歲,庠生襲藩公,合修大譜;始自百官祖、時清祖傳至紹杞紹睿二祖,分為大宗兩房。又於祖之後應徵公,祖之後應恩公、應忠公,共分為小宗三房。分而復合,紀載甚明。併編定排行二十字,永垂後代。徙字、字以下,依次取名,秩然有序。至今又將六十年矣,生齒益繁,蒸蒸日盛。甲申春清明拜獻,適閤族聚會之時,僉謂各房繼起者,派名未載入譜,或有彼此同名尚未改正;甚有異姓之子過繼為嗣,及隨母來堂者,並混列行而取名。倘不及今訂之,何以敬宗收族而別嫌明微乎。眾以續譜之責委於,何敦辭焉?爰考襲藩公之大譜,溯其淵源仍分大宗小宗,凡籍貫名諱,昭穆倫次,生死年月墳塋山向,悉載於譜;比逆之以傳舊,涉作之以創始也,統各房之苗裔,詳加臚列。無名者錄之,同名者更之,異姓亂宗者辨之。庶使後人深明大義,敦宗睦族,咸曉然於尊卑不容紊,親疏不可淆也。竊荷蒙先澤,歷暑簡州學正,筠連珙縣教諭,回鄉修譜,數月告成。以存宗支之衍派,以正名份之大經,非敢遽為筆削也。茲將復仕,戒勉愈殷,惟冀族中人,恢宏元緒,世繼書香,克盡孝悌忠信,克存禮義廉恥,培心地而種福田,垂裕後昆,光顯門第;是則之所厚望矣。
時在
光緒
十年(後裔久彰注*西元一八八四年。)甲申歲黃鐘月(後裔久彰注*農曆十一月。)長至後吉旦後裔教職宋元奇

總纂修序


天下之事,有一人可勝任而愉快者,有數人乃可告厥成功者。若夫族譜之作,上治祖禰,下治子孫,旁治昆弟,則必合數人之力,而後可成其事也。其首有總纂修,其次有協修、編修、督修、校閱。而要之纂修則筆墨寄焉,協修則任事同焉。編之云何?編緝其次序,毋敢混越。督之云何?督率其職司,毋或疏懈。固賴有族長以辨其親疏,尤賴有校閱以正其偽舛,如是則無勞逸之分,亦無低昂之別。夫一曰相助其事,乃克有成而已。也迂拙庸愚,毫無所長,筆無文藻,敢以纂修之故,遂自謂其能哉?不過族議所在,並以州會議員責,予不得不職是焉。耳惜忽生也晚,披覽吾族譜牒具載公、襲藩公各序,皆云祖籍原係江西,繼徙江南,於宋熙甯間,宦遊入,落葉永川。厥後,生齒日繁,時清祖攜子香齡祖來開墾,居住崇義鄉宋岩。於明嘉靖時避亂遷貴州,迨定鼎復回此地,遺址尚存。但先年族譜叠遭兵燹,代遠難稽;今從襲藩公之所修,以百官祖為始,傳至紹杞紹睿二祖其大宗也。祖之後應徵公,祖之後應恩公、應忠公此三房其小宗也。歐陽子云:「始祖以可見者為斷,豈不誠然乎哉?」況吾先父雲峰公,致仕回鄉,秉筆修譜仍斷自百官為始祖,其無考者概置弗錄,譜其同不譜其異也。縱或謂吾系自得姓受氏以來,文章德器代有偉人。周秦以前無論己若仲子叔陽令文處宗延清廣平五代世良世戟代之太素郊祁,大小並第,盛於炎之間。科名首攀顯於亢明之際,稽諸典冊難更,僕數不知譜牒之修,莫大於嚴異同,正支派。異族不嚴,遠扳貴顯非祖而祖,冒厥祖也。支派不正,源流混淆。非嗣而嗣,誣厥嗣也。今纂修其譜,與先父之所修,相隔將近三十年矣。非敢以臆見,為損益亦惟是,率由舊章俾尊者,無失其為尊;親者,無失其為親耳。至若譜內原有生死年月,墳塋山向,既已詳言,茲不復贅。僅將前譜未錄者,添錄之。派名未改者,酌改之。庚甲未敘者,補敘之。庶使後世子孫,一覽而知,某為某人之先祖,某為某房之後齊矣。竊思世運如斯,族人散處,不及時以收族,焉能敬宗?不能敬宗,又何以尊祖乎?此一纂修也,固仗有協修、編修各位大力,更願有孝子賢孫輩出,無窮而已矣!何序之足云。
時維
宣統
三年(後裔久彰注*西元一九一一年。)辛亥(後裔久彰注*西元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滿清王朝結束創建中華民國。)秋九月後裔年晉七旬同知宋洪鈞

重修族譜序


族譜何為而作也,曰:別尊卑長幼,敬宗收族而已。吾族之譜始自公、襲藩公繼則雲峰祖續修,逮至伯父洪鈞又纂修;創譜至今將近兩輪花甲也。當此世界戰爭抽丁抗(後裔久彰注*西元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北平蘆溝橋事變日本國。),恐散而之四方者,萍水相逢親疏莫識矣。已卯秋爰集思在宗祠,會議僉稱,後世繼起者亦不乏人,派名庚甲,譜概無存。況辛亥(後裔久彰注*西元一九一一年。)修譜以來轉瞬三十載,急應修之。遂推為總纂修,竊思修譜之事原非易易,但年屆古稀精神亦減,且鮮學識曷勝其任。因派各房調查,互相詢考不憚煩勞,乃得成此盛舉耳。覽原譜所載,自時清傳至紹杞紹睿二祖是為大宗兩房。又於祖之後應徵公,祖之後應恩公、應忠公是為小宗三房。職司編輯則以應徵公、應恩公、應忠公為三大支;以叔文叔武叔湯叔慎叔思為五小支,若遷徙貴州者不載焉,後人莫考者不錄焉,異姓隨子者仍別焉。曠觀名家族譜,大都依輩行而編錄不致混淆,可一覽而知也。今纂修較諸前譜少異,以班次錄之,以房分序之,非出於臆見。俾厥後便於添入矣。第前次修譜世變時促,國號錯者有之,庚甲謬者有之,文字落者亦有之;今則重新考正,復印八十冊,莫謂昔是而今非。不過查確可憑乃筆之於譜耳,茲將生名亡限,墳塋山向以及住、學校、畢業為國戰抗敵者,莫不備載焉。庶使世代子孫,覽諸譜而明如指掌矣。且以襲藩公之修譜僅傳名派二十字,殊覺無多;則復擬五言四句以示來茲,世守勿替。自今以往願我族人謹懍譜中之條例,恪遵朱子之格言,尤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宗旨將見賢哲挺生,光大門庭,有不期然而然者也。
復擬排行字義
有德必昌大榮宗發吉祥天生多孝子永克振家邦
時在
民國
三十二年(後裔久彰注*西元一九四三年。)癸末歲春王月(後裔久彰注*農曆一月。)上元日後裔年屆七旬簡易師範優等教員宋基增

重修譜序


微子裔也,自玄鳥降祥誕始祖而後十四世至又二十四世,而微子遂以國為氏焉。迄今四千六百有餘年也,其繁衍於亞東大陸者名人硊輔世不乏人,然代遠年湮無從攷其派別,不敢妄自援引以迭。經兵燹舊譜遺失其可攷而載之家乘者,則惟百官公焉,本支原譜江西,後徙江南淮安府宋熙甯時,宦遊入落業永川。自時清祖來住居宋岩,我公、襲藩公、雲峰公等,先後纂譜載之藄詳,茲不復贅。逮夫滿清失政國勢孱微,我族人口日益繁盛,伯陶繼先諸叔等以時事之日非,懼宗支凌亂,爰集族眾,於思在祠,擬承雲峰公敬宗收族之素志,表明大義,眾皆贊同。派別支分調查註錄,不數月而全譜告成。也不肖與桂田兄等亦得與焉,屈指計之又三十二年也;伯陶諸叔與貴,兄等相繼以逝,每一憶及時有老成凋謝之感。況當倭奴肇釁,河山變色,國府移渝,勢尤岌岌,恐漢種之淪亡而我族之不可收拾也。亦欲承伯陶諸叔之素志,慮孤掌之難鳴,幸得保恒兄草譜纂成將欲排印,而國標永生等再為提議籌備印金,遂以序囑之。嗟夫!島夷肆虐,不戢自焚,世界二次戰爭已表,演於歐亞大陸;黃帝之子孫久已受其蹂躪矣。漢族之復興雖可預期,而吾族之收拾又刻不容緩,處此驚濤駭浪之中,千鈞一髮之際,惟望熱血男兒協力抵抗,以爭最後之勝利敬宗,肖子同忱匡助,俾斯譜早日成功永垂不朽,斯之所厚望也夫。
民國
三十二年(後裔久彰注*西元一九四三年。)歲次癸未十月下浣吉旦裔孫基治謹序

大石包大墳山清明會序


宋氏祖籍原係江西太和縣,先代宦遊入,落業永川縣宋家河垻。自百官祖傳至時清祖,香齡祖來開墾居於宋岩香齡祖生子紹杞紹睿生子建龍生子攀龍。查攀龍之墓遷葬於鴨棚山,有碑可考矣。建龍之墓,詳查年限亡在貴州地,葬亦當貴州地。建龍生子應徵葬於山王樹,立有碑記,應徵配妣羅氏葬於合邑地永生沱應徵生子明芳配妣方氏並葬於大石包明芳生子叔文叔武叔湯叔禹亦葬於此山。後人挨祖進葬多塚,今遂為大墳山也。曆年清明節拜掃先塋山王樹永生沱鴨棚山俱各備辦祭品濟濟同獻,惟大墳山明芳祖墓獨缺祀焉。  光緒九年後裔久彰注*西元一八八三年。明芳後裔協議興祀此山,以明芳祖方孺人二墳為正祭,陪之。爰酌量捐資合買墳山側近熟土一段草房一间,價錢三十二釧,係宋洪禮洪英基衡朋賣與大墳山清明會招佃收租以作焚獻之用,書立賣約永存為據。更有後裔宋維翰頂兗彌陀場猪行,經族長族正扶持甘願每年助錢貳釧,以資春祭所需。其行歸維翰管理,仍照前規毋相爭也。夫尊祖敬宗展孝思而不匱報,本追遠宜歷久而勿忘。尤願後裔經理祀事者,公正無私,和衷共濟,竭誠致敬以奉明禋,將見俎豆馨香,千秋匪懈庶幾祖宗護佑之霛,克昌厥後流澤孔長矣。
光緒
十七年後裔久彰注*西元一八九一年。歲次辛卯時年六十五後裔教職宋元奇謹序

彌陀巖地界記


彌陀巖,未興場市以前,名為三魚塘宋氏開墾,座居地名宋家巖。因值兵燹,逃避貴州,迨定鼎出示招徠,我祖攀龍應徵遵示回籍落業。舊址東界至彌陀巖官河,南界至三處井,西界至唐家巖,北界至合江張家城。先以懇准首糧開闢以便耕輸等情,具呈在案沐批准,開闢耕輸。使非先人之積德深厚,焉得復還故鄉?畧記數語錄於譜首,俾後人知其原始。
宋香
次子紹邱其嗣騰龍,他譜所載時俊時彥時明紹杞之後現龍垂芳等,前後遷居貴州。雖有翰林中書或官或官教職,而其地遠人繁,一時難查其世系。先將瀘縣崇義鄉住居各戶,甄別房分,編纂成譜,各照字號,領存為据。俟將永川貴州等處,調查清晰,再錄於譜。

宋氏源起

姓氏源流
    宋氏,是中國古老而又輝煌的姓氏之一。起源於三千一百多年前的周代周代的開國之主周武王,是一位以仁德著稱的聖君。他舉兵功伐嗜酒好色、暴虐無道的殷商紂王紂王兵敗自焚而死,他就代有天下,開啟了周朝八百七十四年的皇祚
  周武王之所以被奉為仁德聖君,自有他的過人之處。在他許許多多為後世塑立典範的德行中,又以他得國之後的念念不忘與湯祚的延續一事,最受後世敬仰。
  周武王在君臨天下之後,以仁德為懷,不但沒有對前朝的王室"趕盡殺絕",免貽後患,反而為了奉祀商湯,把一大片土地封給紂王的兒子武庚,其爵位還是整個封建制度中最高的一級--公,地位尊貴而崇高。這就是春秋時代宋國的由來,也是此後中國宋氏的起源。
  不過,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國為姓的宋國公族,但卻不是紂王的直系血脈,而是紂王的長兄微子啟
(後裔久彰校注*按宋氏族譜序。)的苗裔。微子啟殷商帝乙的長子,的始祖,又是帝嚳高辛氏之子,帝嚳又是黃帝的曾孫,據此追溯,宋氏應該當為光榮的黃帝直系子孫。

郡望堂號
郡望  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西河郡廣平郡(後裔久彰校注*按宋氏族譜家籫。)敦煌郡河南郡弘農郡扶風郡樂陵郡江夏郡等。其中,西河廣平敦煌河南扶風為古代宋氏五大郡望。
京兆郡漢武帝太初元年設京兆郡,下轄十二縣。三國,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大約在今天的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為後漢侍中宋弘(後裔久彰校注*按宋氏族譜家籫。)之族所在。
堂號  宋國32代,在西元286年被齊楚魏三國所滅,三分其地。宋氏子孫四散播遷,並且在今陝西河東河北廣平甘肅敦煌陝西扶風等地繁衍成當地的望族,然後再以這些地方為中心一步步遷移到全國各地。各地宋氏皆稱望出京兆京兆漢代京畿之地,在今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一帶),堂號為京兆堂
宋氏的堂號主要有"玉德堂"宋朝時期,宋郊和胞弟宋祁後裔久彰校注*按宋氏族譜家籫。)一同中了進士宋祁禮部考試第一,官至兵部尚書,著《玉樓春詞》,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名句,人們叫他"紅杏尚書"。人稱"二宋""大宋""小宋"

 遷徙分佈
姓的發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秦漢時期主要繁衍於北方地區。
  隋代以前,宋氏分佈於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陝西江西山東甘肅安徽浙江等省。初,有河南宋氏陳政陳元光父子入,在福建安家落戶。此外,宋氏已擴展至今四川廣西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宋高宗趙構南逃,有中原宋氏隨之徙居今浙江江蘇湖南,後來有的又遷至廣東五華梅州潮州等地。
  五代,南遷于湖南宋氏有一支融入了當時的少數民族。
  從清代康熙末年開始,閩粵宋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進而又有遠播海外者。
  總的來說,唐代以前,姓南遷繁衍不那麼廣泛。到了宋代以後,宋姓就遍及大江南北了。
  ,是中國的一個大姓。自從清康熙年間入居臺灣以來,至今已是臺灣的第五十五個大姓了。宋氏臺灣也是一個大姓,子孫遍及全省的每一個縣市,而以臺北新竹苗栗彰化台南等地最為旺盛。臺灣宋氏始祖自大陸遷台,為時甚早。於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朱一貴起義時,已有籍義民宋來福定居於下淡水港臺灣宋氏的先祖,大多來自廣東,其次為福建泉州漳州等地
(後裔久彰校注*本族遷徙按宋氏族譜家籫。)
西元二○○四年歲次甲申閏二月十五日西元四月初四日) 後裔宋久彰編錄

宋國史話

【宋國始祖微子】
朝代 
生卒  時間不祥。
簡述  殷商貴族,殷商最後一個王紂的庶兄,周代宋國的始祖。
注:微子漢代因避景帝劉啟之諱,改),殷商貴族,帝乙的長子,殷商最後一個王的庶兄,周代宋國的始祖。初封於地(今山東省梁山西北一帶),後世因之稱為微子啟(或微於開)。殷商末年,紂王無道,窮奢極欲,暴虐嗜殺,導致眾叛親離,國勢日衰。微子屢諫,不被採納,乃懼禍出走。周武王姬發滅微子自縛銜壁乞降。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亂後,成王微子族發祥地商丘,以示不絕殷商之祀,號為,爵位為,准用天子禮樂祭祀祖先。
宋國史話
西元1046武王,封紂王之子武庚祿父于,以祀殷商武王死後,武庚發動叛亂。周公旦成王之命平安叛亂。西元1039年,周成王紂王胞兄微子啟宋國,都睢陽,即今商丘
微子箕子比干被稱為之三仁 他與微仲衍帝辛紂王)是同胞兄弟,因其母微子啟微仲衍時為貴妃,身份低賤,而生帝辛時已成皇后,所以,微子啟微仲衍被稱為紂王庶兄
微子啟後,頗有德政,深受宋國臣民的愛戴。死後葬在了商丘城西南25公里青岡寺(今路河青岡寺)。微子因其長子早死,故將王位傳位其弟微仲衍微仲衍便是孔子的十四世嫡祖。微仲衍傳子宋公稽傳子丁公申傳子公共未傳子而傳弟煬公熙之次子鮒祀不服,將其叔煬公熙殺害而自立,稱為宋厲公,封其兄弗父何(今夏邑),任宋國國卿。弗父何宋父周世子勝正考父正考父德高望重,學識淵博,他曾經整理、核定《商頌》十二篇。他先後輔佐三公,為三朝元老。每當任命提升職務時,都是越來越謙恭: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意思是,一命低頭,二命曲背,三命而彎腰。他一生謙遜儉樸,成為世人楷模。
正考父孔父嘉,即孔子的六世祖。穆公殤公時任宋國大司馬,主持國政。因宣公將君位傳其弟穆公穆公想還位其侄與夷。所以,穆公臨終前,曾囑託孔父嘉扶持侄兒與夷繼承君位,並讓其子出奔鄭國穆公死後,孔父嘉與夷為君,即殤公殤公一直擔心逃往鄭國公子馮威脅他的君位。 所以,兩國屢屢交戰。殤公在位十年,孔父嘉指揮打了十一仗。
孔父嘉之妻長得美,為戴公之孫華督所看中,為奪其妻,於是就散佈謠言說:宋國連年征戰,民不堪命,皆孔父嘉所為也。激起民憤,於西元710年春, 華督率眾殺孔父嘉殤公大怒,華督畏懼,又弑殺殤公,迎公子馮,是為莊公孔父嘉之子木金父華督所逼而奔,其後為人。木金父睾夷睾夷防叔防叔伯夏伯夏叔梁紇叔梁紇孔子孔子,字仲尼,因排行老二,所以,又稱孔老二。從孔子六世祖至十世祖,在宋國國卿;十一世祖至十四世祖,在睢陽宋國國公。所以,夏邑)為孔子祖居地,睢陽孔子祖居地之祖居地。
莊公傳子湣公捷。國卿南宮萬湣公蒙澤(今商丘古城東北劉口一帶),又殺華督,立湣公。諸公子宋邑名,今安徽蕭縣西北),公子禦說南宮萬之弟南宮牛湣公十一年冬,公子南宮牛,並殺親君,立湣公禦說,是為恒公南宮萬逃往陳國宋國賄賂陳國陳國使婦人將南宮萬灌醉,用皮革裹身,送到宋國宋國南宮萬剁成肉醬。桓公傳子襄公茲甫宋襄公十三年(西元638年)冬十一月,兩國曾發生了弘水之戰。由於襄公不聽目夷勸告,採取仁義之戰,所以打了敗仗,受了重傷,第二年夏便因箭傷而死,葬於今商丘睢縣舊城內東北隅。
襄公傳子成公王臣成公成公大司馬公孫固而自立。人共殺宋公禦,立成公少子杵臼,是為昭公昭公無道,國人不附。昭公鮑革賢而下士。襄公夫人王姬昭公外出打獵之機,使衛伯昭公,立昭公鮑革,是為文公文公十六年(西元595年),楚國申舟出使齊國,路經宋國。因兩國原有舊仇,便扣留了楚國使者。同年九月,楚莊王包圍睢陽,至文公十七年,已圍五個月。城內無食,只好析骨為炊,易子而食華元例夜間私見楚國主將子反子反告訴楚莊王莊王問:城中如何?華元說: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莊王說:多誠實的話啊!我軍也只有二日糧。於是楚國罷兵,後人評此次大戰為城,兩敗俱傷。
文公卒,傳子共公瑕共公卒,司馬唐山太子肥左師魚石司馬唐山,立共公幼子,是為平公平公傳子元公佐傳子景公頭曼景公卒,宋公子特攻殺太子而自立,是為昭公昭公元公之曾庶孫。昭公公孫糾景公所殺,故昭公怨恨殺太子而自立。昭公傳子悼公購由購由傳子休公田傳子辟公辟兵辟兵傳子剔成襲擊敗而奔自立,是為康王偃暴虐無道,人稱桀宋西元286年,三國滅,三分其地。
微子啟至三國滅宋國26世,34君,775年。

西元二○○四年歲次甲申閏二月初九日(西元三月二十九日) 後裔宋久彰編錄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微子開者,①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紂之庶兄也。②既立,不明,淫亂於政,微子數諫,不聽。及祖周西伯昌之修德,滅嘢國,③懼禍至,以告(後裔久彰注*微子開微子啟,文有補注。微子,見宋氏族譜各先祖譜序。)
  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為!”於是微子終不可諫,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于太師少師④曰:“不有治政,不治四方。⑤我祖遂陳於上,⑥沉湎於酒,婦人是用,亂敗德於下。既小大好草竊奸宄,⑧卿士師師非度,⑨皆有罪辜,乃無維獲,⑩小民乃並興,相為敵讎。⑾今其典喪!若涉水無津涯。⑿遂喪,越至於今。”[一三]曰:太師少師[一四]我其發出往?[一五]吾家保於喪?[一六]今女無故告[一七]予,顛躋,如之何其?”[一八]太師若曰:王子,天篤下菑亡國,[一九]乃毋畏畏,不用老長。[二0]民乃陋淫神只之祀。[二一]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遂亡。

  注①集解孔安國曰:“,畿內國名。,爵也。為卿士。”索隱按:尚書微子之命篇雲命微子啟今此名漢景帝諱也
  注②索隱按:尚書亦以為殷王元子而是之兄。按:呂氏春秋雲生微子時母猶為及為而生微子同母庶兄
  注③集解徐廣曰:“嘢音耆。”索隱嘢音耆,耆即黎也。鄒誕本雲“嗴音黎”。
  孔安國雲“黎在上党東北,即今之黎亭是也”。
  注④集解孔安國曰:“太師三公箕子也。少師孤卿比干也。”
  注⑤集解孔安國曰:“言不有治政四方之事,將必亡也。”
  注⑥集解馬融曰:“我祖,也。”孔安國曰:“言遂其功,陳力於上世也。”
  注⑦集解馬融曰:“下,下世也。”
  注⑧集解孔安國曰:“草野盜竊,又為奸宄於外內。”
  注⑨集解馬融曰:“非但小人學為奸宄,卿士已下轉相師效,為非法度。”
  注⑩集解鄭玄曰:“獲,得也。髃臣皆有是罪,其爵祿又無常得之者。言屢相攻奪。”
  注⑾集解孔安國曰:“卿士既亂,而小民各起,共為敵讎。言不和同。”
  注⑿集解徐廣曰:“一作‘陟水無舟航’,言危也。”國典也。索隱尚書”作“”,篆字變,其義亦殊。徐廣曰“國典也”。喪音息浪反。
  注⒀集解馬融曰:“越,於也。於是至矣,於今到矣。”
  注⒁集解馬融曰:“重呼告之。”
  注⒂集解鄭玄曰:“發,起也。禍敗如此,我其起作出往也。”索隱往,尚書作“狂”,蓋亦今文尚書意異耳。
  注⒃集解徐廣曰:“一雲‘於是家保’。”案:馬融曰“卿大夫稱家”。
  注⒄集解王肅曰:“無意告我也,是微子求教誨也。”
  注⒅集解馬融曰:“躋猶墜也。恐顛墜於非義,當如之何也。”鄭玄曰:“其,語助也。齊魯之閑聲如‘姬’。曰‘何居’。”
  注⒆集解孔安國曰:“微子帝乙子,故曰‘王子’。天生為亂,是下菑也。”鄭玄曰:“少師不答,志在必死。”正義菑音災。
  注[二0]集解孔安國曰:上不畏天菑,下不畏賢人,違戾耆老之長,不用其教。
  注[二一]集解徐廣曰:一雲民侵神犧,又一雲陋淫侵神只案:
  馬融曰“天曰神,地曰只”。索隱陋淫,尚書作“攘竊”。劉氏雲“陋淫猶輕穢也”。
  箕子者,①親戚也。②始為象箸,③箕子歎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桮;為桮,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禦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
  為淫泆,箕子諫,不聽。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於民,吾不忍為也。”乃被發詳狂而為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故傳之曰箕子操。④

  注
集解馬融曰:“,國名也。,爵也。”
  注②索隱箕,國;,爵也。司馬彪曰“箕子胥餘”。馬融王肅箕子諸父服虔杜預以為之庶兄。杜預雲“梁國蒙縣箕子頉”。
  注③索隱箸音持略反。按:下雲“為象箸必為玉杯”,杯箸事相近,周禮六尊有犧﹑象﹑著﹑壺﹑泰﹑山。著尊者,著地無足是也。劉氏音直慮反,則杯箸亦食用之物,亦並通。
  注④集解風俗通義曰:“其道閉塞憂愁而作者,命其曲曰操。操者,言遇菑遭害,困厄窮迫,雖怨恨失意,猶守禮義,不懼不懾,樂道而不改其操也。”
  王子比干者,亦之親戚也。見箕子諫不聽而為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爭,則百姓何辜!”乃直言諫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乃遂殺王子比干,刳視其心。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義屬。故父有過,子三諫不聽,則隨而號之;
  人臣三諫不聽,則其義可以去矣。”於是太師少師乃勸微子去,遂行。①

  注①集解比干已死,而雲少師者似誤。
  周武王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軍門,肉袒面縛,①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釋微子,複其位如故。

  注①索隱肉袒者,袒而露肉也。面縛者,縛手於背而面向前也。劉氏雲“面即背也”,義亦稍迂。
  武王武庚祿父以續祀,使管叔蔡叔之。
  武王既克,訪問箕子
  武王曰:“於乎!維天陰定下民,相和其居,①我不知其常倫所序。”


  注①集解孔安國曰:“天不言而默定下民,助合其居,使有常生之資也。”
  注②集解孔安國曰:“言我不知天所以定民之常道理次序,問何由。”
  箕子對曰:“在昔馛鴻水,汨陳其五行,①乃震怒,不從鴻範九等,常倫所斁。②則殛死,乃嗣興。③天乃錫鴻範九等,常倫所序。④

  注①集解孔安國曰:“馛,塞;汨,亂也。治水失道,是亂陳五行。”
  注②集解徐廣曰:“一作‘釋’。”案:鄭玄曰“,天也。天以如是,乃震動其威怒,不與天道大法九類,言王所問所由敗也”。
  注③集解鄭玄曰:“春秋傳曰‘之誅也殛,其舉也興’。”
  注④集解孔安國曰:“天與出書也。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
  “初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紀;五曰皇極;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征;九曰向用五福,畏用六極。①

  注①集解馬融曰:“言天所以畏懼人用六極。”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①水曰潤下,火曰炎上,②木曰曲直,③金曰從革,④土曰稼穡。⑤潤下作鹹,⑥炎上作苦,⑦曲直作酸,⑧從革作辛,⑨稼穡作甘。⑩

  注①集解鄭玄曰;“此數本諸陰陽所生之次也。”
  注②集解孔安國曰:“言其自然之常性也。”
  注③集解孔安國曰:“木可揉使曲直也。”
  注④集解馬融曰:“金之性從人,而更可銷鑠。”
  注⑤集解王肅曰:“種之曰稼,斂之曰穡。”
  注⑥集解孔安國曰:“水鹵所生。”
  注⑦集解孔安國曰:“焦氣之味。”
  注⑧集解孔安國曰:“木實之性。”
  注⑨集解孔安國曰:“金氣之味。”
  注⑩集解孔安國曰:“甘味生於百穀。五行以下,箕子所陳。”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①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②恭作肅,從作治,③明作智,聰作謀,④睿作聖。⑤

  注①集解馬融曰:“發言當使可從。”
  注②集解馬融曰:“睿,通也。”
  注③集解馬融曰:“出令而從,所以為治也。”
  注④集解孔安國曰:“所謀必成審也。”馬融曰:“上聰則下進其謀。”
  注⑤集解孔安國曰:“於事無不通,謂之聖。”
  “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①五曰司徒,②六曰司寇,②七曰賓,④八曰師。⑤

  注①集解馬融曰:“司空,掌營城郭,主空土以居民。”
  注②集解孔安國曰:“主徒觽,教以禮義。”
  注③集解馬融曰:“主誅寇害。”
  注④集解鄭玄曰:“掌諸侯朝覲之官。”
  注⑤集解鄭玄曰:“掌軍旅之官。”
  “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①五曰歷數。②

  注①集解馬融曰:“星,二十八宿。辰,日月之所會也。”鄭玄曰:“星,五星也。”
  注②集解孔安國曰:“歷數,節氣之度。以為歷數,敬授民時。”
  “皇極:皇建其有極,①斂時五福,用傅錫其庶民,②維時其庶民于女極,③錫女保極。④凡厥庶民,毋有淫朋,人毋有比德,維皇作極。⑤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女則念之。⑥不協於極,不離於咎,皇則受之。⑦而安而色,曰予所好德,女則錫之福。⑧時人斯其維皇之極。⑨毋侮□寡而畏高明。⑩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國其昌。⑾凡厥正人,既富方穀。⑿女不能使有好於而家,時人斯其辜。⒀于其毋好,女雖錫之福,其作女用咎。⒁毋偏毋頗,遵王之義。⒂毋有作好,遵王之道。⒃毋有作惡,遵王之路。毋偏毋党,王道蕩蕩。⒄毋党毋偏,王道平平。⒅毋反毋側,王道正直。⒆會其有極,[二0]歸其有極。[二一]曰王極之傅言,[二二]是夷是訓,於帝其順。[二三]凡厥庶民,極之傅言,[二四]是順是行,[二五]以近天子之光。[二六]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二七]

  注①集解孔安國曰:“太中之道,大立其有中,謂行九疇之義。”
  注②集解馬融曰:“當斂是五福之道,用布與觽民。”
  注③集解馬融曰:“以其能斂是五福,故觽民於汝取中正以歸心也。”
  注④集解鄭玄曰:“又賜女以守中之道。”
  注⑤集解孔安國曰:“民有善則無淫過朋黨之惡,比之德,惟天下皆大為中正也。”
  注⑥集解馬融曰:“凡其觽民有謀有為,有所執守,當思念其行有所趣舍也。”
  注⑦集解孔安國曰:“凡民之行雖不合於中,而不罹於咎惡,皆可進用大法受之。”
  注⑧集解孔安國曰:“女當安女顏色,以謙下人。人曰我所好者德也,女則與之爵祿。”
  注⑨集解孔安國曰:“不合於中之人,女與之福,則是人此其惟大之中,言可勉進也。”
  注⑩集解馬融曰:“高明顯寵者,不枉法畏之。”
  注⑾集解王肅曰:“使進其行,任之以政,則國為之昌。”
  注⑿集解孔安國曰:“正直之人,既當爵祿富之,又當以善道接之。”
  注⒀集解孔安國曰:“不能使正人有好於國家,則是人斯其詐取罪而去也。”
  注⒁集解鄭玄曰:“無好於女家之人,雖錫之以爵祿,其動作為女用惡。謂為天子結怨于民。”
  注⒂集解孔安國曰:“偏,不平;頗,不正。言當循先王正義以治民。”
  注⒃集解馬融曰:“好,私好也。”
  注⒄集解孔安國曰:“言開闢也。”鄭玄曰:“黨,朋黨。”
  注⒅集解孔安國曰:“言辨治也。”
  注⒆集解馬融曰:“反,反道也。側,傾側也。”
  注[二0]集解鄭玄曰:謂君也當會聚有中之人以為臣也。
  注[二一]集解鄭玄曰:謂臣也當就有中之君而事之。
  注[二二]集解馬融曰:王者當盡極行之,使臣下布陳其言。
  注[二三]集解馬融曰:是大中而常行之,用是教訓天下,於天為順也。
  注[二四]集解馬融曰:亦盡極敷陳其言於上也。
  注[二五]集解王肅曰:民納言於上而得中者,則順而行之。
  注[二六]集解王肅曰:近猶益也。順行民言,所以益天子之光。
  注[二七]集解王肅曰:政教務中,民善是用,所以為民父母,而為天下所歸往。
  “三德:一曰正直,①二曰剛克,三曰柔克。②平康正直,③強不友剛克,④內友柔克,⑤沉漸剛克,⑥高明柔克。⑦維辟作福,維辟作威,維辟玉食。⑧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臣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於而家,凶于而國,人用側頗辟,民用僭忒。⑨

  注①集解鄭玄曰:“中平之人。”
  注②集解鄭玄曰:“克,能也。剛而能柔,柔而能剛,寬猛相濟,以成治立功。”
  注③集解孔安國曰:“世平安,用正直治之。”
  注④集解孔安國曰:“友,順也。世強禦不順,以剛能治之。”
  注⑤集解孔安國曰:“世和順,以柔能治之也。”索隱內,當為“燮”。燮,和也。
  注⑥集解馬融曰:“沉,陰也。潛,伏也。陰伏之謀,謂賊臣亂子非一朝一夕之漸,君親無將,將而誅。”索隱尚書作“沈潛”,此作“漸”字,其義當依注。
  注⑦集解馬融曰:“高明君子,亦以德懷也。”
  注⑧集解馬融曰:“辟,君也。玉食,美食。不言王者,關諸侯也。”鄭玄曰:
  “作福,專爵賞也。作威,專刑罰也。玉食,備珍美也。”
  注⑨集解孔安國曰:“在位不端平,則下民僭差。”
  “稽疑:擇建立蔔筮人。①乃命蔔筮,曰雨,曰濟,曰涕,②曰霧,③曰克,曰貞,曰悔,凡七。蔔五,占之用二,衍貣。④立時人為蔔筮,⑤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
  ⑥女則有大疑,謀及女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蔔筮。⑦女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⑧而身其康強,而子孫其逢吉。
  ⑨女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從,龜從,筮從,女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女則逆,卿士逆,吉。⑩女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吉,作外凶。⑾龜筮共違於人,用靜吉,用作凶。⑿

  注①集解孔安國曰:“龜曰蔔,蓍曰筮。考正疑事,當選擇知蔔筮人而建立之。”
  注②集解尚書作“圛”。索隱涕音亦,尚書作“圛”。孔安國雲“氣駱驛亦連續”。今此文作“涕”,是涕泣亦相連之狀也。
  注③集解徐廣曰:“一曰‘洟’,曰‘被’。”索隱霧音蒙,然“蒙”與“霧”亦通。徐廣所見本“涕”作“洟”,“蒙”作“被”,義通而字變。
  注④集解鄭玄曰:“蔔五占之用,謂雨﹑濟﹑圛﹑霧﹑克也。二衍貣,謂貞﹑悔也。將立蔔筮人,乃先命名兆卦而分別之。兆卦之名凡七,龜用五,用二。
  審此道者,乃立之也。雨者,兆之體,氣如雨然也。濟者,如雨止之雲氣在上者也。圛者,色澤而光明也。霧者,氣不釋,鬱冥冥也。克者,如祲氣之色相犯也。內卦曰貞,貞,正也。外卦曰悔,悔之言晦也,晦猶終也。卦象多變,故言‘衍貣’也。”
  注⑤集解鄭玄曰:“立是能分別兆卦之名者,以為蔔筮人。”
  注⑥集解鄭玄曰:“從其多者。蓍龜之道幽微難明,慎之深。”
  注⑦集解孔安國曰:“先盡謀慮,然後蔔筮以決之。”
  注⑧集解孔安國曰:“大同于吉。”
  注⑨集解孔安國曰:“動不違觽,故後世遇吉也。”
  注⑩集解鄭玄曰:“此三者皆從多,故為吉。”
  注⑾集解鄭玄曰:“此逆者多,以故舉事于境內則吉,境外則凶。”
  注⑿集解孔安國曰:“安以守常則吉,動則凶。”玄曰:“龜筮皆與人謀相違,人雖三從,猶不可以舉事。”
  “庶征:曰雨,曰陽,曰奧,曰寒,曰風,曰時。①五者來備,各以其序,庶草繁廡。②一極備,凶。一極亡,凶。③曰休征:④曰肅,時雨若,⑤曰治,時暘若;⑥曰知,時奧若;⑦曰謀,時寒若;⑧曰聖,時風若。⑨曰咎征:⑩曰狂,常雨若;⑾曰僭,常暘若;⑿曰舒,常奧若;[一三]曰急,常寒若;[一四]曰霧,常風若。[一五]王眚維歲,[一六]卿士維月,[一七]師尹維日。[一八]歲月日時毋易,[一九]百谷用成,治用明,[二0]畯民用章,家用平康。[二一]日月歲時既易,百穀用不成,治用昏不明,畯民用微,家用不寧。庶民維星,[二二]星有好風,星有好雨。[二三]日月之行,有冬有夏。[二四]月之從星,則以風雨。[二五]

  注①集解孔安國曰:“雨以潤物,陽以幹物,暖以長物,寒以成物,風以動物。
  五者各以時,所以為觽驗。”
  注②集解孔安國曰:“言五者備至,各以次序,則觽草木繁廡滋豐也。”
  注③集解孔安國曰:“一者備極過甚則凶,一者極無不至亦凶,謂其不時失□之謂也。”
  注④集解孔安國曰:“□美行之驗。”
  注⑤集解孔安國曰:“君行敬,則時雨順之。”
  注⑥集解孔安國曰:“君政治,則時暘順之。”
  注⑦集解孔安國曰:“君昭哲,則時暖順之。”
  注⑧集解孔安國曰:“君能謀,則時寒順之。”
  注⑨集解孔安國曰:“君能通理,則時風順之。”
  注⑩集解孔安國曰:“□惡行之驗也。”
  注⑾集解孔安國曰:“君行狂妄,則常雨順之。”
  注⑿集解孔安國曰:“君行僭差,則常暘順之。”
  注⒀集解孔安國曰:“君臣逸豫,則常暖順之。”索隱舒,依字讀。按:下有“曰急”也。
  注⒁集解孔安國曰:“君行急,則常寒順之。”
  注⒂集解孔安國曰:“君行霧闇,則常風順之。”
  注⒃集解馬融曰:“言王者所眚職,如歲兼四時也。”
  注⒄集解孔安國曰:“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別。”
  注⒅集解孔安國曰:“觽正官之吏分治其職,如日之有歲月也。”
  注⒆集解孔安國曰:“各順常。”
  注[二0]集解孔安國曰:歲月無易,則百谷成;君臣無易,則正治明。
  注[二一]集解孔安國曰:賢臣顯用,國家平寧。
  注[二二]集解孔安國曰:星,民象,故觽民惟若星也。
  注[二三]集解馬融曰:箕星好風,畢星好雨。
  注[二四]集解孔安國曰:日月之行,冬夏各有常度。
  注[二五]集解孔安國曰:月經於箕則多風,離于畢則多雨。政教失常,以從民欲,亦所以亂。
  “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①四曰攸好德,②五曰考終命。③六極:一曰凶短折,④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⑤六曰弱。”⑥

  注①集解鄭玄曰:“康寧,平安。”
  注②集解孔安國曰:“所好者德,福之道。”
  注③集解孔安國曰:“各成其短長之命以自終,不橫夭。”
  注④集解鄭玄曰:“未齔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索隱未齔,未毀齒也。
  音楚□反。
  注⑤集解孔安國曰:“惡,醜陋也。”
  注⑥集解鄭玄曰:“愚懦不壯毅曰弱。”
  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朝鮮①而不臣也。

  注①索隱潮仙二音。地因水為名也。
  其後箕子,過故虛,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①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②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所謂狡童者,也。民聞之,皆為流涕。③

  注①索隱婦人之性多涕泣。
  注②索隱漸漸,麥芒之狀,音子廉反,又依字讀。油油者,禾黍之苗光悅貌。
  注③集解杜預曰:“梁國蒙縣箕子頉。”
  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當國。疑之,乃與武庚作亂,欲襲成王周公
周公既承成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開後,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于微子故能仁賢,乃代武庚,故之余民甚戴愛之。

  注①集解徐廣曰:“一雲‘欲襲成周’。”
  注②集解世本曰:“更曰睢陽。”
  微子開卒,立其弟,是為微仲
微仲卒,子宋公稽立。宋公稽卒,子丁公申立。丁公申卒,子湣公共立。湣公共卒,弟煬公熙立。煬公即位,湣公鮒祀煬公而自立,ƒ曰“我當立”,是為厲公厲公卒,子厘公舉立。

  注①集解禮記曰:“微子舍其孫而立也。”鄭玄曰:“微子適子死,立其弟禮也。”索隱按:家語微子仲思,一名,嗣微子宋公。雖遷爵易位,而班級不過其故,故以舊官為稱。故二雖為宋公,猶稱,至於乃稱宋公也。
  注②索隱譙周雲:“未諡,故名之。”
  注③集解徐廣曰:“,一作‘’。”索隱徐雲一本作“”,譙周亦作“魴祀”,據左氏,□湣公庶子也。弒煬公,欲立太子弗父何讓不受。
  厘公十七年,周厲王出奔
  二十八年,厘公卒,子惠公啫。①惠公四年,周宣王□位。三十年,惠公卒,子哀公立。哀西元年卒,子戴公立。

  注①集解呂忱曰:“音古莧反。”
  戴公二十九年,周幽王犬戎所殺,始列為諸侯
  三十四年,戴公卒,子武公司空立。武公生女為魯惠公夫人,生魯桓公。十八年,武公卒,子宣公力立。
  宣公有太子與夷。十九年,宣公病,讓其弟,曰:“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天下通義也。我其立。”亦三讓而受之。宣公卒,弟立,是為穆公
  穆公九年,病,召大司馬孔父謂曰:“先君宣公舍太子與夷而立我,我不敢忘。
  我死,必立與夷也。”孔父曰:“髃臣皆願立公子。”穆公曰:“毋立,吾不可以負宣公。”於是穆公使出居於。八月庚辰,穆公卒,兄宣公與夷立,是為殤公。君子聞之,曰:“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其弟以成義,然卒其子複享之。
  殤西元年,韂公州籲弒其君完自立,欲得諸侯,使告于曰:“,必為亂,可與我伐之。”許之,與伐,至東門而還。二年,,以報東門之役。其後諸侯數來侵伐。
  九年,大司馬孔父嘉妻好,出,道遇太宰華督
,①說,目而觀之。
孔父妻,乃使人宣言國中曰:“殤公□位十年耳,而十一戰,ƒ民苦不堪,皆孔父為之,我且殺孔父以甯民。”是歲,弒其君隱公。十年,華督攻殺孔父,取其妻。殤公怒,遂弒殤公,而迎穆公而立之,是為莊公

  注①集解服虔曰:“戴公之孫。”
  注
集解服虔曰:“目者,極視精不轉也。”
  注③集解賈逵曰:“一戰,伐,圍其東門;二戰,取其;三戰,取邾田
  四戰,邾鄭,入其;五戰,伐,圍長葛;六戰,以王命伐;七戰,師於;八戰,;九戰,伐;十戰,;十一戰,鄭伯虢師大敗。”
  莊西元年,華督。九年,執祭仲,要以立鄭君祭仲許,竟立
  十九年,莊公卒,子湣公捷立。

  湣公七年,齊桓公□位。九年,水,使臧文仲往吊水。
湣公自罪曰:“寡人以不能事鬼神,政不修,故水。”臧文仲善此言。此言乃公子子魚湣公也。

  注①集解賈逵曰:“問凶曰吊。”
  十年夏,,戰於乘丘
生虜宋南宮萬人請
  十一年秋,湣公南宮萬獵,因博爭行,湣公怒,辱之,曰:“始吾敬若;今若,虜也。”有力,病此言,遂以局殺湣公蒙澤ƒ大夫仇牧聞之,以兵造公門齒著門闔死。因殺太宰華督,乃更立公子游為君。公子礶公子禦說南宮牛將兵圍。冬,公子共擊殺南宮牛,弒新君而立湣公禦說,是為桓公宋萬人請以賂人使婦人飲之醇酒,以革裹之,歸人醢也。ˆ

  注①集解徐廣曰:“,一作‘’。”案:杜預曰“乘丘地”。
  注②集解賈逵曰:“南宮,氏;,名。卿。”
  注③集解賈逵曰:“蒙澤澤名也。”杜預曰:“地,梁國蒙縣。”
  注④集解何休曰:“闔,門扇。”
  注⑤集解服虔曰:“邑也。”杜預曰:“今沛國蕭縣蒙縣西北有亳城也。”
  注⑥集解服虔曰:“宋萬多力,勇不可執,故先使婦人誘而飲之酒,醉而縛之。”
  注⑦集解左傳曰:“以犀革裹之。”
  注⑧集解服虔曰:“醢,肉醬。”
  桓公二年,諸侯伐,至郊而去。三年,齊桓公始霸。二十三年,迎公子,立之,是為韂文公文公女弟為桓公夫人。秦穆公□位。三十年,桓公病,太子茲甫讓其庶兄目夷為嗣。桓公義太子意,竟不聽。三十一年春,桓公卒,太子茲甫立,是為襄公。以其庶兄目夷。未葬,而齊桓公會諸侯于葵丘襄公往會。
  襄公七年,地霣星如雨,與雨偕下;①六鶂退蜚,②風疾也。③

  注①集解左傳曰:“隕石于五,隕星也。”索隱按:十六年左傳“霣石于五,霣星也。六鶂退飛,過都”。是當宋襄公之時。訪內史叔興曰“吉凶焉在”?對曰“君將得諸侯而不終”也。然七年又雲“恒星不見,夜中星霣如雨,與雨偕也”。且與雨偕下,自在別年,不與霣石退鶂之事同。此史以霣石為霣星,遂連恒星不見之時與雨偕為文,故與左傳小不同也。
  注②集解公羊傳曰:“視之則六,察之則鷁,徐察之則退飛。”
  注③集解賈逵曰:“風起於遠,至都高而疾,故鶂逢風卻退。”
  八年,齊桓公卒,欲為盟會。十二年春,宋襄公鹿上之盟,
以求諸侯于人許之。公子目夷諫曰:“小國爭盟,禍也。”不聽。秋,諸侯會宋公盟於目夷曰:“禍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於是宋襄公以伐。冬,會於,以釋宋公子魚曰:“禍猶未也。”十三年夏,
  子魚曰:“禍在此矣。”秋,以救襄公將戰,子魚諫曰:“天之□久矣,不可。”冬,十一月,襄公楚成王戰於
ƒ人未濟,目夷曰:“彼觽我寡,及其未濟擊之。”不聽。已濟未陳,又曰:“可擊。”曰:“待其已陳。”陳成,人擊之。師大敗,襄公傷股。國人皆怨曰:“君子不困人於□,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兵以勝為功,何常言與!必如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戰為?”

  注①集解杜預曰:“鹿上地。汝陰原鹿縣。”索隱按:汝陰原鹿其地在二十一年“人、人、人盟于鹿上”是也。然襄公始求諸侯于纔許之,計未合至女陰鹿上。今濟陰乘氏縣北有鹿城,蓋此地也。
  注②集解杜預曰:“地。”
  注③集解谷梁傳曰:“戰于泓水之上。”
  注④集解何休曰:“軍法,以鼓戰,以金止,不鼓不戰也。不成列,未成陳。”
  注⑤集解徐廣曰:“一雲‘尚何言與’。”
  楚成王已救享之;去而取二姬以歸。①叔瞻曰:“成王無禮,②其不沒乎?為禮卒於無別,有以知其不遂霸也。”

  注①索隱夫人羋氏薑氏之女。既是女,故雲“二姬”。
  注②正義謂取二姬也。
  是年,公子重耳襄公以傷于,欲得援,厚禮重耳以馬二十乘。


  注①集解服虔曰:“八十匹。”
  十四年夏,襄公病傷於泓而竟卒,
成公王臣立。

  注①索隱按:春秋戰於泓在二十三年,重耳襄公卒在二十四年。今此文以重耳過與傷泓共歲,故雲“是年”。又重耳過與宋襄公卒共是一歲,則不合更雲“十四年”。是進退俱不合于左氏,蓋太史公之疏耳。
  成西元年,晉文公□位。三年,倍盟親,以有德于文公也。四年,楚成王告急于。五年,晉文公兵去。九年,晉文公卒。十一年,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代立。十六年,秦穆公卒。
  十七年,成公卒。
成公太子大司馬公孫固而自立為君。人共殺君而立成公少子杵臼ƒ是為昭公

  注①正義年表公孫固成公
  注②正義世本雲:“宋莊公孫名,為大司馬。”
  注③正義年表宋昭元年。杵臼襄公之子。徐廣曰:“一雲成公少子。”
  昭公四年,長翟緣斯長丘。①七年,楚莊王□位。

  注①集解魯世家宋武公之世,獲緣斯長丘。今雲此時,未詳。索隱徐廣曰:“系家雲宋武公之代,獲緣斯長丘,今雲此時未詳”者,春秋文公十一年,,獲長狄緣斯長丘系家惠公二年,長翟來,王子城父攻殺之,此並取左傳之說,載于諸國系家,今考其年歲亦頗相協。而系家雲武公,此雲昭公,蓋此“”當為“”,然前代雖已有武公,此杵臼當亦諡也。
  若將不然,豈下五系公子特為君,又合諡乎?
  九年,昭公無道,國人不附。昭公鮑革
賢而下士。先,襄公夫人欲通于公子鮑,不可,乃助之施于國,ƒ大夫華元右師昭公出獵,夫人王姬使韂伯攻殺昭公杵臼。弟鮑革立,是為文公

  注①集解徐廣曰:“一無‘’字。”
  注②集解服虔曰:“襄公夫人,周襄王之姊王姬也。不可,不肯也。”
  注③正義施,貳是反。夫人助公子鮑佈施恩惠於國人也。
  注④正義公子鮑華元請,得為右師華元戴公五代孫,華督之曾孫也。
  文西元年,晉率諸侯伐,責以弒君。聞文公定立,乃去。二年,昭公子因文公母弟之族為亂,文公盡誅之,出之族。


  注①集解賈逵曰:“出,逐也。”
  四年春,*()**[]**()**[]*使華元將,,囚華元
  華元之將戰,殺羊以食士,其禦羊羹不及,
故怨,馳入軍,故師敗,得囚華元以兵車百乘文馬四百匹華元。未盡入,華元亡歸

  注①集解左傳曰禦羊斟也。
  注②集解賈逵曰:“文,狸文也。”王肅曰:“文馬,畫馬也。”正義按:文馬者,裝飾其馬。四百匹,用牽車百乘,遺華元也。又雲文馬赤鬣縞身,目如黃金。
  十四年,楚莊王鄭伯複釋之。
  十六年,使過有前仇,執使。九月,楚莊王。十七年,以圍五月不解,城中急,無食,華元乃夜私見子反子反莊王。王問:“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
易子而食。”莊王曰:“誠哉言!我軍亦有二日糧。”以信故,遂罷兵去。

  注①集解何休曰:“析破人骨也。”
  二十二年,文公卒,子共公瑕立。始厚葬。君子譏華元不臣矣。
  共公*()***年,華元子重,又善欒書,兩盟晉楚。十三年,共公卒。華元右師魚石左師司馬唐山攻殺太子肥,欲殺華元華元魚石止之,至河乃還,
唐山。乃立共公少子,是為平公

  注①集解皇覽曰:“華元頉陳留小黃縣城北。”
  注②集解左傳魚石
  平公三年,楚共王彭城,以封宋左師魚石。四年,諸侯共誅魚石,而歸彭城。三十五年,公子弒其君自立,為靈王。四十四年,平公卒,子元公佐立。
  元公三年,公子□疾弒靈王,自立為平王。八年,火。十年,元公毋信,詐殺諸公子,大夫華向氏作亂。楚平王太子來礶,見諸華氏相攻亂,去如。十五年,元公魯昭公季氏居外,為之求入,行道卒,子景公頭曼
立。

  注①索隱音萬。
  景公十六年,魯陽虎來礶,已複去。二十五年,孔子宋司馬桓魋惡之,欲殺孔子孔子微服去。三十年,,又倍不救,遂滅有之。
三十六年,齊田常簡公

  注①正義宋景公魯哀公八年,周敬王三十三年也。
  三十七年,楚惠王。熒惑守心。心,之分野也。景公憂之。司星子韋曰:
  “可移於。”景公曰:“,吾之股肱。”曰:“可移於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於歲。”景公曰:“歲饑民困,吾誰為君!”子韋曰:“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六十四年,景公卒。公子
攻殺太子而自立,是為昭公昭公者,元公之曾庶孫也。昭公公孫糾父公子啳秦ƒ啳秦元公少子也。景公昭公昭公怨殺太子而自立。

  注①索隱昭公也。左傳作“”。
  注②索隱左傳景公無子,取元公庶曾孫公孫周之子畜于公宮。及景公卒,先立,後立,是為昭公。與此全乖,未知太史公據何而為此說。
  注③集解徐廣曰:“啳音端。”
  注④索隱左傳
  昭公四十七年卒,子悼公購由立。
悼公八年卒,休公田立。休公田二十三年卒,子辟公辟兵立。ƒ辟公三年卒,子剔成立。剔成四十一年,剔成攻襲剔成剔成敗奔自立為宋君

  注①集解年表雲四十九年。索隱購音古候反。
  注②索隱按紀年為十八年。
  注③集解徐廣曰:“一雲‘辟公兵’。”索隱按:紀年作“桓侯璧兵”,則璧兵也。又莊子雲“桓侯行,未出城門,其前驅呼,蒙人止之,後為也”。
  司馬彪雲“呼,使人避道。蒙人以桓侯,而前驅呼‘’,故為也”。
  注④集解年表成君也。索隱王劭按:紀年雲易城盱廢其君而自立也。
  君偃十一年,自立為王。
東敗,取五城;南敗,取地三百里;西敗軍,乃與為敵國。盛血以韋囊,縣而射之,命曰“射天”。淫於酒婦人。
  髃臣諫者輒射之。於是諸侯皆曰“桀宋”。其複為所為,不可不誅”。
  王偃立四十七年,齊湣王,殺王偃,遂滅而三分其地。ƒ

  注①索隱戰國策呂氏春秋皆以諡曰康王也。
  注②索隱晉太康地記言其似也。
  注③集解年表立四十三年。
  太史公曰:孔子稱“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有三仁焉”。
春秋之亂自宣公太子而立弟,國以不寧者十世。ƒ襄公之時,修行仁義,欲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高宗所以興,作商頌襄公既敗於泓,而君子或以為多,傷中國闕禮義,曪之也,宋襄之有禮讓也。

  注①集解何晏曰:“仁者愛人。三人行異而同稱仁者,何也?以其俱在憂亂寧民也。”夏侯玄曰:“微子,仁之窮也;箕子比干,智之窮也。故或盡材而止,或盡心而留,皆其極也。致極,斯君子之事矣。是以三仁不同,而其歸一揆也。”
  注②集解公羊傳曰:“君子大居正。之禍宣公為之也。”
  注③索隱按:春秋公羊有此說,左氏則無譏焉。
  注④集解韓詩商頌章句亦美襄公索隱按:裴駰韓詩商頌章句亦美襄公,非也。今按:毛詩商頌序正考父太師“得商頌十二篇,以那為首”。國語亦同此說。今五篇存,皆是商家祭祀樂章,非考父追作也。又考父佐戴,則在襄公前且百許歲,安得述而美之?斯謬說耳。
  注⑤集解公羊傳曰:“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臨大事而不忘大禮,有君而無臣,以為雖文王之戰亦不過此也。”
  注⑥索隱襄公臨大事不忘大禮,而君子或以為多,且傷中國之亂,闕禮義之舉,遂不嘉宋襄之盛德,故太史公曪而述之,故雲曪之也。

  【索隱述贊有三仁,箕紂親。一囚一去,不顧其身。頌美有客,作賓。卒傳頉嗣,或□彝倫微仲之後,世載忠勤。穆亦能讓,實為知人。傷泓之役,有君無臣。號“桀宋”,天之□


西元二○○四年歲次甲申閏二月初五日(西元三月二十五日) 後裔宋久彰編錄摘自史記